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古迹开门:中国庙宇建筑文化探索一日游后记

分享人:欣榆


古迹开门:中国庙宇建筑文化探索一日游 - 后记

第十七届中文系同学会的第一次学术性文化之游终于顺利地展开与落幕!

一行人三十位学生伴随着不留情的太阳公公,从早上九时至傍晚六时,与幽默亲切且认真好谈的康格温后博士到处走到处看到处听到处拍,背回的一箩筐知识与收获实在找不到任何同等事物来衡量其价值。

我们走访了天福宫、应和会馆、福德祠和双林寺。行程之密让我们无法在应和会馆与福德祠多逗留,重点探索地则是天福宫与双林寺。在天福宫与双林寺接收的建筑与装饰意义,让修读文化史的同学亲身见证课堂所学,也让那些未选修文化史的学生大大开了眼界。对于庙宇建筑和符号浮雕属门外汉的我,不禁发出连声惊叹。哇,原来庙宇的每一隅每一物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深远意涵!还有那细致精美的雕饰,着实把我深深震慑住。以往参观庙宇主要是在膜拜,其外观都只是略略瞥过,这次有幸在康老师耐心解说下,我在庙宇的每一处看到了之前从未看到与发掘的有趣事物,领略到了富含雅气的中国文化风韵,是那么地引人入胜,有着让人细细回味一番的魅力。

谢谢同学们的参与和支持。希望今后大家能继续支持同学会的类似活动!

祝大家假期愉快。:)

(感谢秀雯的图文)

天福宫

如何知道哪个是上联下联?老师说,门联是看最后一句是属于仄或平,上联为仄,下联为平。所以这门联的上联是在左边。
门前的两头石狮,左母右公。据说是像北京狗,所以也称为北方狮。(更正:据说是不像狮子,而是比较像北京狗,所以是南方狮。北方狮才是比较像真正的狮子。)
走进庙宇通常是以左边的青龙为进口处,右边的白虎为出口处。中间的正门只是给神、高僧或总统进的。罗汉飞天。
瓜柱。横梁之间的圆瓜通常雕刻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有教化功能。柱子上侧金色的龙首鱼身的一种动物叫做“鳌”,这与鱼跃龙门的典故有关。
“波靖溟南”是光绪皇帝于1907年赐送给本庙的。这不是真迹的,真迹的“波靖溟南”已经捐赠给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珍藏。
两层的重檐,双龙朝阳。
正殿。屋檐上的龙代表着求雨带水,也是有防火的意思。殿前的龙柱,下石上木,老师说是石础,础润而雨。里头还有朔柱,中间比较大,上下部分比较小。

庙里常常有莲花、凤凰、牡丹和麒麟的雕像,象征着富贵平安。佛手花有福寿之意。

应和会馆
1822年成立,汇集了广东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五个县的乡友,是属于客家人的会馆。会馆里供奉关圣帝君,重情义。1998年成为新加坡国家古迹之一。

瓜柱与天福宫的不同之处,三通五瓜。金黄色的书卷表示此会馆重视教化人才。应和会馆以前是所学校,话说培育了许多人才。同时也重视四艺,琴棋书画。楼下的应和会馆。
门印是篆文,右边写着千禾,左边写着万孙。门柱两边的香插有花瓶的雕像。花:富贵;瓶:平安。

福德祠曾经是客家人和广东人祭拜福德公(土地公)的祠庙,如今香火已不再延续,只是古迹被国家保留下来作为展览而已。
福德祠简介。小天池。
福德祠就位于中间。石碑。研究庙宇文化的重要资料。
木雕的石榴和佛手花。

双林寺
有佛教丛林祠庙的风格。老师解释牌楼和牌坊的分别。四架三开间,三楼顶,四个垂花。屋檐角的燕尾表示过去有举人有秀才。半月池里的九石狮和照壁。“前有照,后有靠”,有风生水起的作用。
进入双林寺的正门。
康老师滔滔不绝的介绍着。
精致的石鼓,有硬中带软的视觉感。第一进:天王殿。屋顶的短尾狮和鳌鱼。飞鸟表示可以把人们祈求的心愿传给天神。另有特色的瓜柱,融合四种来自福、泉、漳和潮州不同的装饰风格。
康老师指着红和绿色的斗栱(亦称方斗),斗栱是支撑着螭的头。屋檐的瓦当(圆形的)和水滴(三角形的)
珈蓝殿外的蝴蝶栱。蝴(福)蝶:福气。香炉内,香炉外。
大雄宝殿里高凸上去的藻井。由方、八和圆形叠成的藻井。
泥塑:有球有笔,表示“祈求必应”。
一篮热带水果的泥塑,有芒果、香蕉和佛手。大象背着花瓶即是“太平有象”的意思。竹节窗。



2 条评论:

Mr Wai 说...

是“波靖南溟”啦。

i love my life 说...

谢谢歪先生的纠正!麻烦七号客栈更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