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课程分享”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课程分享”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8年9月7日星期日

CH2244 中国女性史

分享人:楠兔

也来谈谈我曾经上过的课程吧~~~module code忘了(飘雪:我帮你补上了)~~~~呵呵~~~我总是那么滴稀里糊涂啊~~

当初选这门课的初衷很简单,因为是女性史,和自己息息相关么,所以就毫不犹豫的选了。想当初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去上课的:中国古代的那些所谓君子真是混蛋啊!!“生生不息”的摧残女性,什么一夫多妻制啦,什么缠足啦,什么男尊女卑啦。估计老师上课也就是把这些“臭男人”的真实面目给揭露出来吧。


结果大错特错!!!王昌伟老师果真跟我们女人不是一个阵营的。哈哈哈~~开玩笑。


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反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古代的缠足是否真的是男人强加在女人身上的?他旋即问我们在场的所有女生,有哪个女生可以毫无节制的爱吃什么就什么,完全不顾忌身材问题?结果当场当然没有一个女生可以理直气壮啦。现代女性的减肥啊,整容啊,这种种行为是出于女性本身的自觉性还是男性强加在女性身上的负担?


后来在辅导课上,我们也讨论到古代女性缠足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古代的缠足和现代的减肥都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表现,因为要符合主流的审美观。但是,我不得不说,古代的男人和现在的男人一样无聊,有各种特殊癖好,古代的男人甚至有所谓的“品莲”的文化,对女性缠足后的脚型分类,还取了很多优雅的名字。


老师也在各方面探讨了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的生活面貌,譬如说三宫六院的后妃们啊,宋明理学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啊,青楼文化啊,女性在古代的职业,古代女性的婚姻问题等等。历史上的很多太后啊,皇后啊其实也是可以当政的,特别是在辅佐那些幼年登机的皇上期间。古代也有职业女性啦,什么产婆啊,医女啊。


不得不提的是,我们讨论课研究的那些女教读物,上过课的同学都知道,古代不论是男性或是女性都写过所谓的女教读物,并不是只有男人而已。我们小组研究的是陆圻的《新妇谱》,看完我那个汗啊!!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在我这个现代女性的眼光中就是:刚嫁进们的媳妇们,努力的作践自己吧!在男人家地位连个蚂蚁都不如,要乐观看待男人出去拈花惹草的事实,因为这是他们才情的表现;被丈夫,公婆责骂不能有异议;丈夫在外读书考试,要偶尔写封信关怀一下,但是要注意分寸,写多了可是会被讨厌的!难怪有句话说“媳妇熬成婆”啦,因为,一旦你一跃成为婆婆的时候,你在家里的地位可是扶摇直上啊,媳妇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请教你的意见,你笑,媳妇就要跟着笑,你哭,媳妇就要陪着你哭。但是,女性在书写这些女教读物的时候,也对女性灌输同样的思想。所以我们谈到古代女性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的时候,其实不能把矛头统统指向男人。


所以,最后总结一句,这门课让我们全方面,也比较客观的了解到古代女性的生活面貌。虽然如我般有些“女权”思想的人,不能照单全收,但是我也承认,在上完这节课后,在对待古代女性的问题上,我之前的思想的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你听说过“七出”之条么?你知道一个丈夫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休掉他的正妻么?如果有人说,“七出”之条是保护女性的法律,你同意么?你知道清代的强奸罪成立,要有怎样的证据么?


各位姐妹们,感兴趣的话,就来修这门女性史吧~男生也欢迎啊~~哇哈哈。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CL2103 汉语语法 Chinese Grammar

分享人:nkk

汉语语法,这门课的名称立即让我想到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语法课。说起这门课,愚昧的我原本单纯的以为,又只不过是再次重复的学习汉语语法。。。错!错!错!如果你跟我有一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怎么可能就只是如此而已呢?!

这门课的导师是石毓智老师。。。而石老师让人联想到什么了呢? --挑战题。上过这堂课的同学们就知道老师有个特殊喜好就是出挑战题。请没拿过这门课的同学不要被“挑战题”给吓坏咯,其实这只不过是石老师让学生们动脑筋的一种策略。我个人十分欣赏的是石老师鼓励学生尝试而不计较答对与否的准则。
对!同学们,有尝试就是值得鼓励的!

此外,说到语法课,或许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千年不变的语法规律。难道它真的如此沉闷?就这样一动也不动得过了几千年??不,不,不。。又是一大误解了。汉语语法也以缓慢的速度转变着。像是否定词“没”与“不”在语法上的用途就随着时代的转变,而有所不同。

不仅于此,语法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好比每天你我都必定用到的“的”字,(难道你能一天不说“的”字吗?)又在汉语语法上扮演什么角色呢?好奇吗?哈哈~就选读这门课吧。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石老师将英文语法与汉语语法做了比较。在第一堂课快结束时,就下了个让我难忘的结论,
    “两千年前的汉语更像今天的英语,两千年后的英语将是今天的汉语。”
(石老师,我真的有听课~)

哇,口气好大哦!怎么会下这样的结论呢?!哦,想知道?哈哈,我可不多说了,就选修这门课吧。: P

2008年9月1日星期一

CL2280 基础翻译

分享人:lyl

其实这门课的学生也蛮多的,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哈哈哈!
不知道是不是我特别倒霉,还是和姚登南老师太有缘分了;
百多名学生当中,上了老师三节课,竟然三节课都被老师提名点中回答问题。姚老师,还记得我吗?
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中选呢?
嗯,翻译真是门不错的学问,上课时看到同学们花样百出的翻译方法,真的让我们发现平常简单的一句话原来对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意思。
当然,也有很多娱乐就是了,其中的笑话不少,上课又互动多。姚老师一般上都是在上课时与我们一起讨论作业,所以也可以算是挺热闹的!
不过,因为自己也是在上着这门课,所以就没有什么内幕可以分享了。呵呵呵~~
来拿吧来拿吧!生活在中文英文都很普遍的新加坡,认识一下转换语文的技巧,肯定对你是有益无害的哦!

CH2222中国散文选读

分享人:夏飘雪

这门课算是中文系众多课程中较“年幼”的一课,没记错的话,似乎是2007/2008那个学年的下学期才开办的课程。记得当初我选修这门课时,总共有四位老师讲授,分别是:

~主讲先秦至两汉部分的梁秉赋老师;
~主讲魏晋南北朝部分的林立老师;
~主讲唐宋乃至于金元部分的王昌伟老师;
~主讲明清部分的许齐雄老师。

也许大家看到这些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字,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那些文绉绉、深奥难懂的文言文,紧接着就会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其实,大家都把这一课想象得太可怕了。在课堂上,你不一定需要具有很好的文言文基础,因为文言文这种东西,其实只要看得多,你大概就能掌握一些惯用的词语了。再说,老师们在讲授课程时,除了解释所选文章的一些意义以外,同时也会讲授与该文章相关课题。

比方说我们上到贾谊《过秦论》时,梁老师就曾谈过汉代儒生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前面对的一些情况。

林老师在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也曾和我们谈到当时的一些文人惯有的活动以及一些风格相近的文章。

王老师在谈到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之际,我们不仅看到了墓志铭的一些特色,更了解到很多额外知识,像是墓志铭其实是研究某个人士的一种极其有用的基本材料。通过墓志铭,我们能了解一个人生平等等。

接近学期末许老师在跟我们论及张之洞的《奏请递减科举折》一文时,还跟我们介绍了整个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情况跟其弊端。

将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与相关散文相结合来看的做法,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散文的文义,更提供了我们一个大的框架,以便日后能更深入地去了解各种相关课题。除此之外,上这门课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会学习句读——看一些完全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为它断句,甚至是进行翻译。以上的种种对我们日后在中文系上的各种课程,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所以呢,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千万别因为它是古代散文,就先打起退堂鼓,要做个勇于挑战自我的新新人类哦!不过附带一提,它似乎只开放给中文系主修的学生而已……真遗憾呢……^^

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

CH2121中国文学史

分享人:lyl

大家有拿过中国文学史吗? 说到这门课,就不能不提到林立老师了。他真的是个搞笑高手,是很出名的冷面笑匠哦!往往看到他的样子只是无心之言,却能够把同学们都逗得哄堂大笑!!而且都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真的是惊喜不断。。。。。 所以这门课也是很值得拿的哦!虽然那些古文也真能够把你弄得眼花缭乱的。
哈哈!顺便透漏一些内幕吧,同学们可要勤力去做往年的考卷哦,这可是我的亲身经验,听不听就由你吧!呵呵呵。。。。。。

2008年7月6日星期日

准备就绪!

距离新学期的开始还剩一个月,亲爱的同学们,是否已开始收拾心情,让自己回归本位呢?

国大中文系已经列出在新学期会开的课程列表,(http://www.fas.nus.edu.sg/undergrad/tocheck/modules_offered/index.html),大家是否已找到自己的心水科目?还是与本人一样,仍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欢迎大家在这里讨论,解开对课程的疑惑,也让自己有这机会提早认识与你在接下来的新学期同甘共苦的好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