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文化精髓”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文化精髓”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粽子

分享人:JY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节日里,有人会想起屈原,有人想到赛龙舟,但相信更多人想到的是粽子。想象那从蒸笼里端出来,热腾腾的糯米裹着炒得香喷喷的的肉、豆、香菇和咸蛋......天啊,有谁不为它所动?

话说原来粽子也分好几类。在中国,北方粽和南方粽就有明显的差别。北方粽通常裹成长形,而南方粽则裹成我们熟悉的三角錐。另外,北方粽以甜味为主,南方粽则多为咸味。馅料方面,北方粽多以糯米、红豆沙和小枣为主,口味较清淡。南方粽就在馅料方面可比北方来得多元、讲究。除了加入肉类、赤豆等,还有栗子、咸蛋、香菇等。

左:南方粽 右:北方粽

另外,新马一带独特的娘惹粽也毫不失色。新马华人结合了中华文化和马来饮食文化,创造了这种独特的粽子。娘惹粽的最大特色乃其馅料是用虾米或肉碎做成。有的娘惹粽更加入兰花汁,使其外层糯米呈现浅蓝色。娘惹粽少了传统肉粽的油腻,反而更添了一份清香的独特口感。


当然,除了以上的几种粽子,民间还是有各种各样经改良和创新口味的粽子。不同的籍贯、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使粽子的口味更多元。所谓节日文化,也许就是在民族不断的创新以及各地文化的结合下,才得以保存,并绽放最耀眼的火花。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历史悠久的童玩——扯铃

分享人:夏飘雪

扯铃又被称为空竹,是中国的民俗技艺,也是相传已久的童玩之一。在稽考古代文献,有关扯铃之记载,资料贫乏,惟在坊间丛书记有「扯空竹,逢庙集,以经抖响,抛起数丈之高,又以绳 承接,配合各种身段表演」;明代万历年间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物纪卷上记载部分风俗民情,内有一首歌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 踢毽子;杨柳发展儿,打拔儿”。

十八世纪时,扯铃随着欧洲外交使节流传入法国和英国,很快地受到广泛欢迎,顿时使欧洲人迷上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儿,他们称它「两根棍子上的精灵」。如今扯铃已经遍及界各地,同时在世界杂技联盟(WJF)每年例行举办的世界大赛中也有扯铃的项目。

下面让大家欣赏一段扯铃表演吧……


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

变脸

分享人:lyl

大家有看过变脸的表演吗?这可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哦……
哈哈哈!其实我也没有真的看过,只不过偶然听朋友说起,真的是很精彩的,在一瞬间就可以转换不同的脸孔。而且你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就是看不到他是怎么办到的!这还不止是转换一个脸孔,还是许多个不同的脸孔。
到底是面具呢?还是高明的化妆技术?总之就是个谜……
厚脸皮地说一句,中国艺术还真的是博大精深呢!哈哈哈……